首页 -> 汉蓝动态 -> 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下一页】 【上一页】

生态环境部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节选)

发表时间:2022-08-04

我国臭氧浓度总体保持稳定,将持续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


新华社: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臭氧浓度有所反弹。请问反弹原因是什么?针对臭氧污染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成效如何?如何继续加强臭氧治理?


刘友宾:2022年1—6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339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4.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升”,其中PM2.5浓度同比下降5.9%,仅O3浓度同比上升4.3%。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O3二级标准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与世卫组织标准一致。从近5年看,我国O3浓度总体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2018—2022年上半年,全国O3浓度分别为143、143、141、138、144微克/立方米,虽然年际间存在小幅波动,但总体基本稳定在140微克/立方米左右。

今年上半年全国O3浓度有所反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前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研究表明,我国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中,SO2和一次PM2.5排放量已降至百万吨级,而O3污染前体物NOxVOCs排放量仍然是千万吨级。二是气象条件总体偏不利。今年4—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同比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湿度降低,气象条件接近5年较差水平,导致三大重点区域O3浓度同比显著上升,带动了全国O3污染反弹。


生态环境部自5月起正式启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为重点,聚焦重点行业企业,着力解决造成臭氧污染的突出问题。

今年夏季监督帮扶综合考虑疫情防控形势及稳经济大盘要求,以在线监督帮扶形式开展,建立远程在线监督帮扶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准确识别问题线索,在线推送任务清单,指导地方开展现场排查。

截至7月20日,共向89个城市推送问题线索5000余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开展现场排查,整改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促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

下一步,我们将抓紧推动出台《空气质量高效行动计划》,继续强化PM2.5污染防治的同时,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和源头替代,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到2025年,VOCsNOx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实现PM2.5和O3协同控制,高效环境空气质量。


生态环境部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节选)


环评审批“三本台账”机制服务重大项目落地有效

每日经济新闻:我们注意到生态环境部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出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请问实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刘志全:谢谢你的关注和提问。三本台账指的是我国、地方、外资三个层面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清单。2018年以来,为强化环评“放管服”改革,服务“六稳”“六保”,助力重大项目落地,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每年年初主动对接获取当年开工项目清单;对纳入台账项目,提前介入、定期调度指导环评文件编制;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该项工作实施五年来,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服务品牌,获得相关部委、地方和企业越来越多的认可;服务重大项目落地效果也很明显,纳入台账的上千个重大项目环评文件顺利获批,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雄商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以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2022年,为更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再次深化创新工作机制:一是更加强化部委联动。加强与我国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我国能源局等部委的对接、协调和联动,联合调度推动环评工作,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项目落地。二是更加强化部省统筹。出台文件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建立重大项目环评管理台账和指导服务机制,我国和地方联合发力,同步推进。三是更加强化分类推进,进一步细化台账项目清单,明确年度拟开工项目台账,一对一推进;建立水利、铁路、煤炭、公路水运等10个行业和领域清单,加强行业和项目的调度指导,整体推进;针对国务院确定的重大项目,成立专班着力推进。四是更加强化准确服务,对煤炭保供等重大项目探索实行环评审批服务单措施,告知建设单位环评服务政策,确定审批和技术评估联系人,确保支持政策传达到位、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审批服务到位。

通过发挥机制作用,国务院确定今年重点推进的55个重大水利项目中,38个已批或在批,环评完成率近70%;我国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铁路项目,12个已批或在批,涉及总投资超过5285亿元,环评完成率超过50%;去年10月启动保供以来,102个重大煤矿项目环评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总产能5.1亿吨/年。

下半年,我们还将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发挥“三本台账”机制作用,主动服务重大项目环评,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切实为稳经济促发展作出贡献。


生态环境部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节选)


环评法律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完善,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


紫荆杂志:今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20周年,请问20年来环评法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下一步在环评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志全:谢谢您的提问。环评作为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度,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确立为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以2002年《环评法》的颁布为里程碑,我国环评法律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完善,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


一是形成了以《环评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一法两条例”为主体、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建立了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公众参与、区域限批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三是构建了程序规范、行业管理、信用监管、技术导则标准、信息化支撑等较为完善的管理和技术体系等。四是打造了审查审批、技术评估、环评单位、环评工程师等队伍支撑体系。

《环评法》颁布2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环评法律法规多次修正,环评制度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在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十年来,全国经济总量增长了9倍,能源消费总量相比只增加了2倍多,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则下降了四分之三。一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地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环评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逐步落地应用,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愈发明显。流域、港口、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推进,在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促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推动区域污染物减排,“十三五”以来,项目环评通过“上大压小”“以新带老”等举措,推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分别减少约46.8万吨、3.7万吨、19万吨、27.4万吨和42.5万吨。三是推动加强生态保护,通过严格项目环境准入,野生动物通道、过鱼设施、替代生境建设等逐步成为水利水电和线性工程的标配,全封闭声屏障等交通领域环保创新措施开始落地实施。四是积极服务“六稳”“六保”。比如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急需的建设项目实施应急保障,比如对重大投资项目持续实施“三本台账”环评审批服务机制,提前介入指导,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


更多行业案例

版权所有© 河北汉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西路165号
联系电话: 0311-83620781/ 400-6612-088
传      真: 0311-83620781
官方网址: www.hanlantek.com
电子邮件: lanyutech@163.com
邮政编码: 050080


 
 

扫一扫

收缩